哪些国内it公司会在澳洲校招?
1.华为——(海外)软件工程师,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以上 要求:语言成绩(雅思6、托福80+),优秀的编程能力,较好的英文读写能力;有系统设计、开发经验或熟悉Oracle/DB2等数据库技术者优先;有在校大型竞赛获奖或相关项目经历可加分。 地点:悉尼,墨尔本,布里斯班 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先申请,后续再根据安排面试 链接: http://job.huawei.com/cn/recruit/college_index.html#/main/1904?categoryCode=1037&langType=CHS 注:华为是分不同岗位在不同时间招聘的,比如先招软件工程师然后还招运维,然后再招测试等等……所以不要心急没收到面试邀请!
2.腾讯——游戏策划,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以上 要求:热爱游戏,对游戏行业充满热忱;优秀的文案功底,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,思路清晰,擅长与人沟通;善于挖掘用户需求,对数据具有一定的敏感性;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。 地点:墨尔本 链接: https://tencent.hotjob.cn/webapp/m/TQ2015_BHR_PRC_A 如需要投递其他部门可以发邮件至:aushr@tencent.com 备注:在腾讯工作的外籍留学生有免个税的机会哦~
3.新浪——大数据研发工程师,计算机、数学、统计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 要求:良好的数据结构与算法,熟练的Java编程技能,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知识,有过大数据相关项目的实战经验者更佳;热爱技术,乐于钻研,善于解决问题,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和敏锐度;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。 地点:悉尼 新浪在澳大利亚没有设立分公司,所有职位都是base北京,通过远程视频面试
我所知的主要有阿里、华为、字节跳动和小米。
校招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,通常分为简历投递、网申、在线测试、一面(技术岗有coding环节)、二面、三面(用户研究岗会加试设计稿)、终面、发offer、签约,有些还会在发offer之前加群面。除了前两轮可能远程完成,后面的面试一般都需要去北京或上海的公司总部进行。当然,每年有些流程细节可能会有变动,具体情况还需要关注当年校招通知。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一些体会或感悟吧。
校招时间。一般国内校招的启动时间是大四上学期的10月份,持续到12月份。因为需要去北京或上海面试,我通常是选择学校放假的1月份去参加校招。一方面避免了回国找工作的时机冲突,另一方面可以在国内找工作之前有个备胎。因此,我的建议是如果假期安排比较充裕,大可以10月份就申请。一方面提前做好准备,多积累一些面试经验;另一方面万一前面的面试出了岔子,后面还有时间准备。
做简历。我觉得简历最好能中英双语,一方面方便远程面试时HR观看,另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跨文化技能(cultural competency)。做简历时我通常会用Canva这种在线模板来操作,做出来的简历会更加美观(但是别忘了自己修改设计,减少雷同)。简历内容一定要突出自己在学生时代积累的项目经验及成果,而不仅仅是学习的课程。同时,需要把英文版项目经验里的一些表述本地化,比如可以多用一些专业术语,或是将中文里的描述形式稍作调整。
远程面试。前两轮的远程面试通常就是一面和技术岗的coding环节。我觉得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准备,因为可以预料到会被问到的大部分问题,面试时就不用担心答偏或是没话说。同时,我觉得两轮面试的着装和环境也非常重要。着装最好正式一些,哪怕对方完全看不见也没关系。环境则一定要安静舒适,这样在遇到不会答的问题时,也能迅速调整好状态。
去总部面试。如果前面两轮顺利通过了,后面的面试可能就要去北京或上海了。我觉得这个时候在投宿行上可以稍微奢侈一点(当然能免则免),因为连续多天的奔波后,好的休息能保证第二天最好的状态。如果能有多余的钱,打车去面试也不失为一个节约时间且避免迷路的好办法(毕竟大多数国内一线城市对于国外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)。在住宿安排上,北京我住的离西二旗非常近,这样第二天早上走路过去吃个早餐就能面试了,相对方便。上海我却选择了外滩,因为当天需要晚上留宿再参加第二天的面试,所以选择了离的远但更加便利休闲的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