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日本人交往细节注意什么?
我是日本人,对中国人有比较深的了解。我曾在南京留学过三年,所以中文说得还算可以。 我想提的建议就是,不要对日本人抱有‘仇日’的心理。因为这种心理对你没有任何好处的。 或许你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代人对日本人有仇恨感是可以理解的。因为他们经历过战争,他们的亲人可能死在日本人的手里。
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放下这种包袱。现在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,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。日本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。比如日本的教育体系、医疗卫生制度等都非常好。 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地方,比如互联网行业就十分发达。我们日本的互联网行业虽然也很先进,但是很多创新还是来源于中国。
举个例子吧!微信这个APP你知道为什么能在中国那么流行吗?就是因为它结合了支付功能。这是别的国家没有想到的。日本人就想到了,在智能手机上结合支付的功能,这就是微信能够流行的原因。所以啊!双方都要向对方学习好的东西。摒弃民族主义的思想。 因为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,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。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一提到日本人就‘恨之入骨’。我想说的说,那些侵华日军战犯应该被永远唾弃。但我们没必要让所有的日本人一起为你的祖先受罪。这样对你没有好处,对日本也没有好处。两国人民应该携手共进,成为好朋友。这才是双赢的结果。
在日本与人交往时,了解以下一些细节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文化,避免误解:
1. 鞠躬:在日本,鞠躬是一种表示尊敬、感谢和道歉的方式。根据场合和关系的亲密程度,鞠躬的角度和时间会有所不同。初次见面时,点头礼(15-30度)即可;见面敬礼时,角度在30-45度;尊敬长辈或导师时,角度可达45-90度,甚至更长时间。
2. 称呼:日本人用姓、名字称呼对方,互相称呼时,使用称谓如“先生”、“小姐”、“女士”等。在正式场合,称呼别人的姓氏和头衔(如“井上先生”、“木村博士”)是比较好的。
3. 入座:日本人位置礼仪严谨,入座时注意不要坐在对方的正对位置(即“本席”),应坐在对方的斜侧方或左右两侧。等待客人坐定后,主人才可以落座。
4. 用餐礼仪:日本有很多用餐礼仪,如使用勺子和筷子时不要发出噪音,不要将筷子插在饭里,进食时不要舔嘴唇等。同时,收到礼物时要双手合握,表示感谢。
5. 遵守规则:日本人严格遵守规则,无论是过马路还是排队等候,都要按照交通规则和标识行事。在别人等候的场景中,如排队、乘车等,要尊重他人,不占用他人空间。
6. 尊敬长辈:在日本,尊敬长辈是基本礼仪之一。青年人会对长者说“あによ(Aniyo, 学长/兄)”或“さん(Sann,先生/女士)”以示尊敬。在工作场所,年轻人会主动为长辈或其他有资历的同事让路、让座等。
7. 避免过于直接或私人化的话题:在日本,人们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,所以避免涉及太私人或过于直接的话题,如询问对方的收入、家庭状况等。在公共场合,遵守礼仪,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。